新闻详情
Sword Agrochemicals
农药行业内卷困境透视与根源剖析
发布时间:2024-09-19
农药行业内卷,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资源有限性与市场容量趋于饱和的背景下悄然蔓延。近年来,价格战的风暴席卷了整个行业,产品价格一降再降,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仿佛陷入了“价格越低、竞争越激烈、利润越薄”的恶性循环之中。与此同时,产品的高度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功能相似、品质相仿的农药产品,使得企业难以通过产品本身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企业不得不投入更多资源于繁杂多变的营销手段中,而这无疑又加重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负担。此外,研发投入的不断攀升,虽然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可能,但高成本与高风险也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农药行业内卷的根源,可归结为同质化竞争所导致的价格战恶战。中国的农药企业本来就众多,“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到,农药生产企业由2020年全国农药生产企业170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93家,全国农药总产量170.5万吨(折百,产值近3000亿元,利税超过200亿元,从业人员100万余人;到2025年全国控制生产企业要减少到1600家;农药产品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还出口到188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出口量126.9万吨,出口额117亿美元。
从全国农药企业总数控制看,似乎减少不多,但三年新冠肺炎期间,由全国各省区批准的农药及其中间体项目却星罗棋布、层出不穷,而且每笔投资都可谓大手笔,是早些年投资的几倍,甚至十数倍。时至2024年,各家产能不断释放着,令人担心的过剩危机已降临。以氯虫苯甲酰胺为例,这一曾经的明星产品因众多企业的竞相涌入而迅速沦为价格战的牺牲品,价格暴跌、利润骤减,产品登记数量的激增更是加剧了市场的混乱与无序。一些耳熟能详的常规大路产品价格腰斩都是轻的,有的产品价格甚至跌到原价的70%以上。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若仍沉迷于价格战的红海竞争,忽视产品品质提升与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必将导致整个行业的持续低迷与竞争力下降。